当前位置:首页>历史回顾>正文

越橘浓缩粉添加量为2%时

2、蓝莓粒制越橘浓缩粉用量的越橘叶黄艺研筛选结果

由图2可知,越橘浓缩粉添加量为2%时,素颗感官评分最高,备工根据单因素实验结果,蓝莓粒制优选添加量为1.5%、越橘叶黄艺研2%、素颗2.5%。备工
 

b1

3、蓝莓粒制葡萄籽提取物用量的越橘叶黄艺研筛选

由图3可知,葡萄籽提取物添加量为1.5%时,素颗成品感官评分最高,备工超过2%后,蓝莓粒制风味口感明显变差。越橘叶黄艺研因此,素颗优选添加量为1.0%、1.5%、2%。

 

b2

4、木糖醇用量的筛选

由图4可知,木糖醇添加量为28%时,成品感官评分最高,根据各添加量感官评分结果,优选添加量为24%、28%、32%。

 

b3

5、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单因素试验优选出较优添加量范围,然后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对各因素进行正交优化试验,正交试验结果如表3所示。

由上表可知,各因素对感官评分的影响顺序依次为:葡萄籽提取物>木糖醇>越橘浓缩粉>蓝莓粉,根据正交结果,最优配方为A2B1C1D3,即蓝莓粉30%、越橘浓缩粉1.5%、葡萄籽提取物1%、木糖醇32%。

优选配方组合A2B1C1D3未出现在正交试验组合中,因此对该配方进行验证,对该配方量制作的成品进行感官品评,评分结果为43分,结果优于正交试验中任一组合,因此优选结果可靠。

b4

6、混合时间的确定

初步试验:首先通过混合不同时间,观察混合粉的外观均匀度,结果显示,混合时间大于15min时,混合物料的外观均匀。

为进一步确定混合时间,通过混合15、20、25min,检测混合粉的不同部位硒含量,检测结果如表4所示。
 

b5

由上表可知,混合15min时,混合粉不同部位硒含量RSD>5%,未达到混合均匀度要求,混合时间为20、25min时,均可满足混合均匀度要求,因此,混合时间定为20min。

7、黏合剂的确定

分别以不同浓度乙醇溶液作为黏合剂进行制粒,制粒效果如表5。

b6

由以上结果可知,乙醇浓度为50%时,物料制粒效果较好,且制得颗粒均匀,硬度适中。因此,黏合剂选用50%乙醇溶液。

三、结论

通过对配方工艺的优化研究,确定产品的最优配方为蓝莓粉30%、叶黄素2%、越橘浓缩粉1.5%、葡萄籽提取物1%、维矿预混料1%、木糖醇32%、麦芽糊精32.5%,物料混合时间为20分钟,以50%乙醇溶液作为黏合剂进行湿法制粒,得到成品颗粒。以上配方工艺制得成品外观均匀、风味口感良好。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中国食品添加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相关链接:葡萄籽提取物木糖醇越橘蓝莓叶黄素

热门标签
友情链接:
同城引流 线上突围丨抖音星光计划大商行—福州站圆满结束文明中国·浙江篇|宁波:以文明之笔书写幸福答卷亮剑5月,战绩当燃!德技优品门窗“51钜惠爱放价”圆满收官!2025开工庆典圆满举办珊瑚海莅临伟业计量,深化技术交流与合作BOY STORY 惊喜公开韩国之旅 打卡神秘咖啡厅引粉丝关注【健康】风尚中国网极客公园创新大会 2024,看 AI 变革如何增强人生俄表示不会放任北约国家参与打击俄领土 美总统授权向乌提供杀伤人员地雷焦点:劳力士宣布贵金属腕表价格上涨8%酚酞指示液:经典酸碱指示剂,轻松识别溶液酸碱度凤香型白酒酒海贮存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三)2022宁波照明展招展将结束 厦门照明展招展火热进行中陕西咸阳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工作成绩突出受表彰并行处理网络下水质污染物跟踪检测仿真(二)沪建成全国废玻璃回收利用示范基地,行业资讯孕前15周饮食食谱图表农药残留的酶活性抑制与免疫分析技术的免疫分析法(一)玻璃期价上涨空间料有限,行业资讯怎样快速评价镀膜玻璃的低辐射特性?,行业资讯经典名方黄连汤的物质基准量值传递分析(二)一种分散速溶型黄原胶的制备方法(一)福建泉州:春节假期网购服装鞋帽类投诉多厂家出库为主,销售价格灵活!,行业资讯一种智能水质检测仪设计(二)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 开展第二轮第三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沙河报价微涨,总体库存下降!,行业资讯NATUNAKIDS果冻棉系列 打造孩子休闲户外穿搭双层玻璃中间有水气怎么办?,经验交流建筑工程彩釉玻璃釉料之色料!,行业资讯价格零星调整,增加出库为主!,行业资讯娄底市市场监管局部署2021年全市食品安全抽检工作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硅橡胶餐具中21种硅氧烷类化合物的残留量(四)备孕期洗澡的注意事项及好处与坏处水中食品甜味剂安赛蜜溶液标准物质:确保甜味剂合规虹口区市售蔬菜重金属污染与健康风险评估(一)5月,3D玻璃手机再添两款机型,行业资讯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 二氧化碳有哪些测量方法标准?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硅橡胶餐具中21种硅氧烷类化合物的残留量(三)6月4日德金玻璃报价暂稳,行业资讯提高污水水质检测准确性及稳定性的方法探讨